警惕詐騙:90%市民曾遇騙,心理戰無人能倖免

隨著香港詐騙案件層出不窮,市民的生活日益受到威脅。近期,星島新聞集團與警方聯手進行了一項針對市民防騙意識的問卷調查,結果發現超過90%的受訪者在過去一個月內曾遇疑似騙案,顯示出詐騙活動的猖獗程度以及市民防範意識的迫切需求。

根據調查,最常見的騙案類型為電話詐騙,佔39%,其次是詐騙電郵及網上購物騙案,分別佔23%和10%。不少市民在調查中表示,近一個月內他們面對詐騙攻擊的次數更是不容小覷,43%的受訪者表示曾遭遇過六次或以上的可疑事件,甚至有一成受訪者遇到過20次或以上的情況。令人擔憂的是,雖然78%的市民仍能對陌生人的可疑聯繫持警覺,但仍有8%的受訪者在轉賬之際才恍然大悟,顯示出騙徒的手法之隱蔽與狡詐。

更令人震驚的是,調查顯示即使是在高學歷與高收入人群中,仍有逾半數受訪者或家人曾淪為詐騙的受害者。警方提供的資料也表明,這不僅僅是一個普通人群的問題;許多高學歷專業人士甚至大學教授亦難以倖免。7月間,一名74歲的會計師接到一通聲稱涉及內地刑事案件的電話,結果不幸被騙走高達1,600萬元,這起事件令市民對詐騙的潛在威脅感到深切警惕。

在街頭面對面的訪問中,許多市民分享了自己的詐騙經歷。例如,市民Kat曾因「旅遊優惠」的騙局損失60萬元。她接到一位陌生人來電,聲稱有特別的限時優惠,但最終卻是騙徒的圈套,讓她失去信任的金錢。另一位市民楊小姐則提到,自己的外祖母險些上當,因為接到電話稱親戚被拘,而要求迅速拿錢救人,所幸家人及時介入。

根據警方的統計,2023年上半年香港共錄得19,897宗詐騙案件,數字較去年同期上升6.2%,損失金額更達44.8億元。其中62.3%的案件涉及網上詐騙,網上購物、網上投資及假冒客服是當前最常見的詐騙類型。警方提醒市民警惕針對網上購物的騙局,詐騙者通過製作假網站和支付廣告來吸引消費者,誘使他們在付款後消失無蹤。

警察臨床心理學家馮浩堅警告,騙徒利用人性的弱點,付出大量心血以設計出符合當前社會脈動的詐騙手法。無論年齡、性別、職業或學歷的差異,任何人都可能成為騙徒的目標,因此提升防騙意識和警惕性是當前社會的重要課題。隨著該現象的嚴重性,社會應共同努力,加強宣傳和教育,支持受害者及提供必要的防騙資源。

警惕詐騙:90%市民曾遇騙,心理戰無人能倖免

最新文章

相關資訊

滚动至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