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政府致力打造國際慈善中心,面臨多重挑戰

香港特區政府近期積極推動發展本地成為國際慈善中心,意在為全球的家族辦公室與慈善家提供資金安排,期望讓香港、內地及全球各地從中受益。然而,這一美好願景背後隱藏著諸多挑戰和困難亟待解決。

首先,目前香港尚未建立專門規範慈善機構的法律框架,也缺乏統一的監管機構,這使得慈善機構的運作缺乏透明度與問責性。業內專家表示,為增強捐贈者的信心,必要的法律定義和監管措施亟待明確。香港中文大學家族企業研究中心主任區玉輝提到,香港現有的非政府組織的報告與信息披露要求較低,這也無形中降低了捐贈者對慈善機構的信賴。

根據香港稅務局的數據,截至2022/23年度,本地獲批准的免稅慈善機構已達10,042個,從2020/21年度的118億港元捐款逐步增至2021/22年度的143億港元,顯示市民對慈善事業的支持與日俱增。這些慈善機構自19世紀70年代以來,一直陪伴著香港社會,解決著各類社會問題。

滙豐環球私人銀行亞太區慈善諮詢主管陳美瑩指出,香港擁有一種獨特的「慈善基因」,許多家族辦公室在其發展過程中已建立起家族基金會,並有意義地進行慈善捐贈。她強調,慈善不僅是金錢的捐贈,更是價值觀的傳承,應鼓勵和教育更多人認知慈善的重要性。

不過,香港未來要成為國際慈善中心,還需在透明度、法規以及稅務優惠等方面進行優化。例如,目前針對慈善捐贈的扣稅政策只限於現金捐贈,並有著不如新加坡的靈活性與優惠。新加坡的修例將對海外慈善項目的捐贈免稅100%,而本地慈善機構的捐款甚至可減免250%;反觀香港,面對如此政策上的不平衡,勢必影響國際慈善家的選擇。

此外,專家建議應加強跨境捐贈渠道的建立。近年來內地對境外捐贈的管控加強,導致從香港向內地進行慈善活動的程序複雜化,影響了慈善行為的推動。因此,簡化捐贈程序,提升操作透明度,是吸引更多慈善力量的重要關鍵。

香港在慈善專業化方面也急需提升。雖然人才資源豐富,但缺少針對慈善領域的系統性培訓,導致金融界的專業人士對慈善的瞭解與應用有限。新加坡已成功建立相對成熟的慈善專業框架,香港的發展仍需進一步學習借鑒。

總結來說,香港在向國際慈善中心邁進的過程中需要面對多重挑戰,從法律規範到稅收政策、從透明度提升到專業人才的培訓,政府與社會各界需要共同努力,才能在全球慈善版圖上占有一席之地,真正實現為世界帶來更大福祉的目標。

香港政府致力打造國際慈善中心,面臨多重挑戰
香港政府致力打造國際慈善中心,面臨多重挑戰
香港政府致力打造國際慈善中心,面臨多重挑戰
香港政府致力打造國際慈善中心,面臨多重挑戰
香港政府致力打造國際慈善中心,面臨多重挑戰
香港政府致力打造國際慈善中心,面臨多重挑戰

最新文章

相關資訊

滚动至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