舒適堡結業風波:健身業的監管呼聲與消費者權益的重擊

本月6日,大型連鎖健身中心舒適堡(Physical)驚爆全線結業,讓數以千計的消費者和員工措手不及。該公司在聲明中提到,新投資者承諾會繼續為現有會員免費提供健身卡、私人教練課程和美容療程服務,並將進行業務重整。然而,隨著事件的發展,許多消費者和員工卻面臨著未來的不確定性。

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梁熙在電台節目中指出,舒適堡的結業背後,存在著大量不合理的預繳合約問題,並呼籲政府加強監管。他表示,這些合約通常長達10年、20年,甚至個別達到30年,完全不合常理,因為健身中心的租約多為短期。這樣的安排對消費者來說不僅不切實際,更隱藏著巨大的風險。

消費者委員會總幹事黃鳳嫺透露,截至早上8時,已接獲605宗涉及舒適堡的投訴,涉款近1900萬元,其中一宗投訴的損失竟高達65萬元。她批評舒適堡在無法提供服務的情況下,仍然強行銷售課程,違反了《商品說明條例》的相關規定。

根據工聯會會員鄧家彪的說法,目前已有超過百名健身教練和美容師向他求助,因為公司不僅拖欠兩個月的強積金,還拖欠一個月的薪水,初步估算欠薪合計高達1500萬元。他指出,新投資者至今未對會員和員工發出任何明確指示,這讓所有人對未來的職位繼續與否感到疑慮。

一些消費者更分享了自己的遭遇,葉先生表示他花費超過萬元購買了10年會籍,這筆錢現在幾乎難以追討。他也提到,即使灣仔分店重新開業,對他來說路途依然遙遠,無法享受先前所支付的服務。

此次事件不僅讓消費者的權益受損,也引起了社會各界對健身行業合約問題的關注。梁熙議員提到,海外一些地區對於類似預繳合約有明確規定,例如禁止合約超過36個月或是限制捆綁銷售的條件。他認為,這些措施值得香港借鏡,應該思考如何在保障消費者權益的同時,杜絕不合理的預繳合約問題。

整體而言,舒適堡的結業事件揭示了健身行業監管缺失的嚴重性,也引發了對消費者權益的廣泛討論,期待未來能有更健全的法律保障,避免類似情況再次發生。

舒適堡結業風波:健身業的監管呼聲與消費者權益的重擊
舒適堡結業風波:健身業的監管呼聲與消費者權益的重擊
舒適堡結業風波:健身業的監管呼聲與消費者權益的重擊
舒適堡結業風波:健身業的監管呼聲與消費者權益的重擊
舒適堡結業風波:健身業的監管呼聲與消費者權益的重擊
舒適堡結業風波:健身業的監管呼聲與消費者權益的重擊
舒適堡結業風波:健身業的監管呼聲與消費者權益的重擊
舒適堡結業風波:健身業的監管呼聲與消費者權益的重擊

最新文章

相關資訊

滚动至顶部